首页> 全部小说> 小说推荐> 诗法三十六讲全文+番外

>

诗法三十六讲全文+番外

吴云楠著

本文标签:

高口碑小说《诗法三十六讲》是作者“吴云楠”的精选作品之一,主人公白居易元稹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,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:《诗法三十六讲》是一本关于格律诗创作方法的图书。涉及立意、构思、谋篇、造语、表达等方面,列举了形象思维、情景交融、以少总多、即小见大、以动为静、化静为动、开篇之法、结尾之法、炼字炼句、诗贵含蓄、咏物诗法等三十六种常见且易奏效的具体手法,并结合分析大量诗歌作品,力求在技巧层面,既详且尽。本书着重于弘扬传统文化,介绍诗词作法。有效提高读者古典诗歌的鉴赏及写作能力。...

来源:ygxcx   主角: 白居易元稹   更新: 2025-02-19 12:52:27

在线阅读

【扫一扫】手机随心读

  • 读书简介

《诗法三十六讲》是作者 “吴云楠”的倾心著作,白居易元稹是小说中的主角,内容概括:序言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,诗歌文学源远流长,历代诗人辈出,成就辉煌。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,积累了大量的经验,创造了丰富的表达技巧。历代先贤关于诗歌创作的经验介绍,理论阐述,形诸文字的,大都鞭辟入里,启人心智;即使某些过时之论,也可不妨参考鉴戒。诗法的研究,是提升诗歌创作水平和评论的重要方面。虽然前人有言:“诗无定法”,但这不是说没法,特别是律诗,无法难以成章,只不过需要的是活法,而不是死法。北宋吕...

第5章

关等等等等。大家可以在拙著《诗词修辞》中查看相关内容。今天只
想换个角度,从便于操作的层面,从诗例中概括出几种表达方法:一,
光写形象,从形象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。二,主要写思想感情,
没有描绘具体形象,但从抒写的思想感情中含蕴着具体形象,从而感
到诗中所写的思想感情不是抽象的,是跟具体形象结合的。三,既写
形象,也写自己的思想感情,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表达。
一,光写形象的。在诗歌中这种表达方法以咏物最常见。例如
虞世南的《咏蝉》:
垂緌饮清露,流水出疏桐。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诗写蝉饮露水,在树上叫,所以声音传得远。作者的思想没有说出,只是从咏蝉中透露出来。“居高”的“高”有两方面的内容,一方面跟“饮清露”联系,一方面跟疏桐联系。露是清的,桐是高洁的,诗句独尊蝉的品格。古代本有凤凰非梧不栖的说法,所以这个“高”,不光是地位高,还有品格高。品格不高,非常丑恶,即使地位高也不行。品格高而地位高,他的声音影响才大。这个意思不是空喊出来的,而是通过蝉的形象来表达,是形象思维。又如崔凃《孤雁》;
几行归塞尽,念尔独何之。
暮雨相呼失,寒塘欲下迟。
渚云低暗渡,关月冷相随。
未必逢矰徼,孤飞自可疑。
这首诗句句写孤雁。首联直写离群背景。只见天穹之下,几行鸿雁展翅飞行,向北而去。渐渐地,群雁不见了,只留下一只孤雁,在低空盘旋。诗人是南方人,一生中常在巴、蜀、湘、鄂、秦、陇一带作客,自然免不了会生天涯羁旅之思。但作者不说这些,对自己羁留客地,借写孤雁来写离愁,既形象又含蓄生动。颔联“暮雨相呼失,寒塘欲下迟”是全篇警策。上句说失群的原因,下句写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,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,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。暮雨苍茫,孤雁经不住风雨的侵凌,再飞已感无力,面前恰好一个池塘,想下来栖息,却又影单心怯,几度盘旋犹豫。这种欲下未下的举动,迟疑恐惧的心理,写得细腻入微。写的是孤雁,而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,读来形象逼真。颈联是承颔联而来,写孤雁穿云随月,振翅奋飞,然而仍只影无依,凄清寂寞。月冷云低,衬托着形单影只,突出了孤雁处境的艰难,透露出诗人心境的凄凉。最后两句,写了诗人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,说孤雁未必会遭受暗箭,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。这个“孤”字,将全诗的神韵、意境凝聚在一起。至此,把诗人漂泊异乡、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,借雁和盘托出,又令人回味无穷。再看一首唐代秦韬玉的《贫女》诗:
蓬门未识绮罗香,拟托良媒益自伤。
谁爱风流高格调,共怜时事险梳妆。
敢将十指夸针巧,不把双眉斗画长。
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。
这首诗,以语意双关、含蕴丰富而为人传颂。全篇都是一个未嫁女的独白,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,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、寄人篱下的感恨。诗虽句句字字写贫女,实际上,正如沈德潜所说:“语语为贫士写照。”近人俞陛云在《诗境浅说》中指出:“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,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。”他们两人,都从形象思维角度重视本诗的比兴意义,并且说出了诗的真谛。良媒不问蓬门之女,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、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愁:夸指巧而不斗眉长,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、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;“谁爱风流高格调”,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,“为他人作嫁衣裳”,则令人想到那些经年为上司捉刀献策,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——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。作者没一句写寒士,写自己,就是凭借形象思维,借贫女形象,表达哀怨沉痛之情,反映社会对贫寒士人的冷漠,以及他们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之气。
不光咏物写人,也有写景的,例如王维《鹿柴》:
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
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
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的幽静景色。首句,从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。第二句空山中偶尔传来人语声,但看不到人影。空谷传声,愈见空谷之空;空山人语,愈见空山之寂。人语响过,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;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,这时的空寂感更加突出。三、四句由前面的描写空山传语,进而描写深林返照,由声而色:返景射入深林,映照在青苔上,那一小片光影,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。大家看,这里写空山、深林,日光返照青苔,还听到人语,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写出,但从这些景物中间,显出环境的幽静,作者心情的安闲。这是从写景中透露心情,也就是用形象来表达情思的形象思维。
二,主要写思想感情的。没有描绘具体形象,但是从抒写的思
想感情中含蕴着具体形象。例如陈子昂《登幽州台歌》:
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泣下。

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58431

《诗法三十六讲全文+番外》资讯列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