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读书简介
正在连载中的现代言情《雷雨不是雷语2》,热血十足!主人公分别是抖音热门,由大神作者“A逆水行舟”精心所写,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:就是花生太难搞,拿个钉粑,一钉粑一钉粑的给刨出来,然后抖抖泥土,放在一边码好堆,等待晚上一起运到场面子里,再进行充分的晾晒,等到晒干以后,整个场地的交响乐就开始了,噼里啪啦的到处作响,所有人都是一个动作,拿起一把花生秧子,有的垫个板凳,有的垫个小桌子,有的垫几块砖头什么的,开始了摔花生。就这个摔花生...
第9章
比现在要大的多。可能也是因为不断的下雪不断的结冰,有时候冰雪都融化了,但是道路却不好了,而且那个时候的道路,都没有进行硬化,更没有村村通工程,所以就需要经过很长时间,反反复复的上冻解冻,直到变干了以后才可以正常的行走。冬天需要储备很多东西,比如说粮食和柴火。那个时候,几乎家家户户,都有储粮的习惯,用高粱秸秆皮和麻皮编织成的一圈圈的粮仓,估计现在有很多人,都不一定见过种的麻?细高的杆子,不多的枝叶,身上长满浅浅的小刺,最高的可以长到好几米,收割之后去掉多余的枝叶,扎成一捆沉入到池塘中的泥水里,然后静待几个月,直到冬季来临的时候再捞出来,剥下来的皮就是麻绳的前身,最后清洗干净,晾晒之后就成了我们经常使用的麻绳了。
一直以来我们家都有两个,用来储存小麦的粮仓,好像父母都有存储的习惯,不管是啥,先放起来再说,有时候,走亲访友剩下来的礼品,也要等到孩子们回家之后再开吃。但是那个时候,吃的面都是自己打的,每到面粉快吃完的时候,父母就用架子车带上几袋小麦去打面。估计现在也有很多人会记得,当时很多村庄,除了国家涂刷的统一标语外,剩下就是个人涂刷的,像打面、小卖部之类的。打面机一般有一个成年人的高度,最下面的一层,还要在地面上凿开一个很大的坑,前后用来接麸皮和面粉。开始打面的时候,有人要站在高处,把成袋的小麦倒入最上面的进口里,然后随着机器的轰鸣声,细白的面粉和泛黄的麸皮,从不同的出口就流出来了。
那时候,费翔的一首《冬天里的一把火》给大家带来了整个冬天的快乐,不过,我还有一个,更好的去处,那就是我父亲自己盖的温室大棚,感觉比现在的暖气还要暖和。我父亲的这个温室大棚,不但解决了我们自己吃菜的问题,而且还是我们家冬天的收入来源,每逢集市我父亲总是会提前准备好一车的蔬菜,拉到集市上,基本上每次都是销售一空,可能是冬天的蔬菜确实不多的原因吧。要说这个温室大棚吧,确实还是个技
为您推荐